每日更新

建筑现代化成果将惠及更多人民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建筑现代化成果将惠及更多人民
2025年10月11日 06:1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敖龙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为主题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一时期民政发展取得的成就。民政部部长卢志远表示,五年来,民生全面增强,就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良好社会氛围。全镇福利网络已加强了。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分层分级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覆盖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扩大到低保对象、生活困难家庭。最初,它建立了动态​​的内部监测机制,并定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不仅巩固和扩大了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力地融入了地方振兴。 “十四五”期间,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生活补贴水平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目前,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水平比2020年分别提高19.6%和21.3%,低保对象达到3940万人,深度贫困人口达到482万人,保持了避免大规模返贫的目标。同时,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立覆盖各类困难儿童的保护照顾体系。在重症监护室长大的孤儿、散布在社会各地的孤儿以及几乎没有支持的儿童的基本需求。生命保障水平分别提高26%、32%和31%,重新与2020年相比,日本还全面落实了贫困者生活补助制度和重度残疾人长期护理补助制度,分别惠及1190万人和1648万人。 “十四五”期间,全国“两补”平均标准分别提高31.9%和22.5%,有效缓解残疾人生活护理困难。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不断增加,已达到79岁。这比2020年延长了1.07年,比世界平均水平延长了5年。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正在老龄化。民政部副部长刘正国介绍,为减轻残疾老年人家庭护理负担,日本实施了首次全国消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度残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助项目,减轻残疾老年人看护费用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迫切的护理需求。残疾老年人。今年7月,民政部在山东等3省、沉阳、辽宁等4市启动试点。中央财政发放首轮养老服务消费补贴11.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补贴项目实施。 “十四五”时期,老龄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实施,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截至去年底,养老院及设施数量全国养老机构达到40.6万个,床位达到799.3万张,养老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5.7%。现在,老年人只要“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点事”,就能实现“幸福的退休生活”。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促进老龄化加速的指导意见》,优化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支持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志愿活动信息系统登记老年志愿者人数达5358万人,志愿总时数达16.4亿小时。老年人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日益显现。特色社会服务服务群众需求。我们将回应他们的需求。社会服务各项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日本民众息息相关的婚礼和葬礼在过去的五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全面推行“N服务”,今年5月10日以来,累计办理“全国通用”婚姻登记26.3万户,极大方便了民众。婚俗改革不断深化,文明健康婚俗加快形成。殡葬服务方面,基础殡葬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有效填补了基层殡葬承办人的“空白”。3350个骨灰龛和 建成福利公墓1.68万个,举办亲民葬礼。地名服务有深度、有温度。目前,民政部网站已公布新地名超过60万个,明确“地名必须出名,地名必须规范”。同时,为了避免套利深化古地名变迁,保护“千年县”、“千年城”、“千年村”等文化遗产,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新增地名保护6.8万个。民政部副部长李长官介绍,民政部创新开展“名乡行动”,构建“地名+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命名地方地名71万个,安装地名标志62万块。农村“有地无名”、“有名无名”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城乡居民驾车出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更加便捷。 (经济日报记者 敖龙)
(编辑:富忠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