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彭岩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高位震荡,围绕金价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陆续调整贵金属交易策略,其中核心方向是优化储备产品最低投资门槛。不少银行提高了初始投资的固定金额,交通银行则推出了根据金价波动的调整机制。受访者表示,近期多家银行在累积黄金产品投资门槛方面密集优化策略。这不仅仅是对当前金价高位波动的主动适应,也是对金价上涨的主动适应。市场风险的缓解,也体现了该行在贵金属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核心趋势。我们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做出类似的调整,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投资选择。交通银行启动浮动模式 据了解,存款是该行贵金属业务的核心类别,买入最低投资额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参与门槛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此前,大多数银行对该产品的初始投资金额是固定的。但鉴于当前金价的上涨和波动,如果起点固定,将难以灵活应对金价波动带来的投资成本变化,投资者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风险。结果,银行都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10月24日,交通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27日起,该行贵金属钱包储蓄计划初始金额将根据黄金价格进行波动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累积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实时金价,且满足累积交易增量单位要求(100的整数倍)。例如,贵金属钱包业务积存时的黄金价格为923元/克,积存计划积存的交易增量为100元,则可申请积存计划的最低金额为1000元。当前,交通银行的此次调整并非特例。此前,农业银行宣布,定额投资购买起点滚金通2号将根据黄金价格进行波动调整。上海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与大多数银行采用的“固定金额+不定期调整”模式相比,与实时金价挂钩的浮动申购起始金额的优势如下。首先,在当前金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与实时金价挂钩的波动机制可以避免频繁的人工调整,实时应对市场风险,通过动态调整发出实时风险信号,防范非理性交易。二是要确保与《黄金储备业务经营暂行办法》一致,确保经营合规。杨海平进一步表示,与实时金价挂钩的初始申购量波动机制不仅符合监管要求,的要求,同时也起到了风险警示的作用,兼顾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要求,预计会有更多银行效仿。 10月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提高了最低投资额度。平安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正在提高储备金产品最低投资标准。例如,10月13日起,工商银行将如意基金准备金业务最低投资额度从850元提高到1000元。中国银行将从10月15日起调整储备基金产品申购条件,按额申购储备产品或制定储备资金投资计划时,最低申购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申购金额按200元的整数倍设定。开始10月21日,日本兴业银行将对本期及定期应计业务的标准购买金额进行调整。个人购房和新增资本投资的购房起征点由1000元调整为1200元。平安银行宣布,自2025年10月24日起,按平安金行积累业务金额确定的定投计划最低投资金额由900元提高至1100元。苏州商业银行特约调查员高正阳进一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初以来金价持续上涨,初始投资金额与实际购买力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银行提高门槛以确保合规。他表示,这是必要的。与此同时,金价快速上涨导致波动风险加大。为了防止客户猜测金价高企时,银行纷纷选择提高门槛来抑制投机需求。除了收紧标准价值外,银行还加强投资者教育,发布强烈的风险提示。例如,交通银行10月23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建议客户关注市场变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关注仓位和保证金余额变化,合理管理仓位。业内专家表示,在金价创新高、市场波动加剧的同时,银行作为渠道主体,应通过“门槛调整+风险预警”相结合的方式主动管理风险,综合考虑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
(编辑:何欣)
51今日大瓜每日大赛:985猎奇研究所揭秘最新奇事